学习园地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习园地 > 正文

浅谈审计整改

作者:管理员     发布日期:2021-03-08     来源:      点击数:

    导 读

审计整改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往往整改落实却不尽人意。有的问题整改流于表面,有的整改甚至文不对题,有的问题屡查屡犯!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彻底解决这些整改问题呢?

一、从源头来看审计发现

问题深度不够。审计人员针对问题产生根源的探索停留于表面,未能对审计线索做深入探究与发散分析。审计人员问题判断与整改建议容易受被审单位现情、现况的误导,提出的问题和解决建议未能触及管理本质。审计人员应发挥专业性与独立性,提出关于问题本质的审计发现,为问题整改引来源头活水。

审计站位不高。对于不合规问题及风险事项,审计人员及被审单位往往重视暴露执行缺陷多于发现设计缺陷。对于多发问题,审计人员要重视业务设计中,业务分工控制、内控节点设计、信息与沟通支持水平、业务自身监督检查力度等业务控制设计合理性分析,避免就执行而谈执行、就现象而谈整改。

二、从过程看整改沟通

事项确认环节中,审计人员往往较多关注被审单位对事项确认,不注重整改措施合理性的审查。这一方面是审计人员重视度问题,另一方面也是难度问题,事项确认是“Y/N”的对错选择,而整改措施合理性分析,是基于审计方向性建议的主观回答题。如何判断其合理性,让被审单位接受我们对其整改建议具体的合理性判断,这都是极大的难点,需要深入沟通。

识别被审单位整改措施存在几种常见误区。有的整改反馈的层级较低,仅就具体执行层反馈整改,导致整改措施未触及问责、监督与资源及业务设计环节的改善;有的将业务标准视为整改措施,如发现了保质期管理存在问题,整改措施为做好商品先进先出;有的混淆常规管理与问题整改,如发现高值商品交接风险,整改措施为(流程要求的)每周副总抽查;有的只谈对外部单位及上级单位的建议,不见自身的行动,如发现A部门对门店营业款存缴差异管控不力风险,整改措施为建议B部门及时反馈差异好跟进监督管理。审计人员应与被审单位深入沟通,以SMART原则来判断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整改措施是否得当(Specific明确具体、Measurable可量化、Attainable可达成、Relevant切合主题与实际、Time-bound有明确的完成期限)

三、从结果看整改跟进

整改管理的层级较低。当前审计项目基本还是审计分部与被审单位对接整改,省公司风控办尚未真正统领审计系统整改工作,举一反三与系统性整改尚开展不深入。要进一步发挥省公司风控办的风控组织作用,做好审计整改统筹管理。

整改评估与问责不严。单个项目审计整改质量评估其严肃性存在不足,审计部门对业务部门走过场缺乏痕迹式整改,审核不严或缺乏管理权限。审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省区管理层的整改材料审核,查证据看效果,对整改进度通报,及时沟通整改不力事项,用整改简报、个别汇报等多种方式及时沟通;同时还要用好对省公司年度整改考评扣分机制。

 

总之,好的审计发现、深入的审计沟通、严谨的整改跟进,都是解决这些整改难题的好方法。

 

来源:审计之窗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