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园地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习园地 > 正文

审计赋能教育教学立德树人体系构建

作者:审计处     发布日期:2025-02-28     来源:网络      点击数:

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,高校内部审计作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,通过经济监督与价值评价的双重职能,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多维保障体系。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
一、强化政策落实监督,夯实制度保障

内部审计通过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财务收支审计、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业务,重点监督贫困生资助、科研经费“放管服”改革等政策的落地实效。例如,通过检查国家奖助学金发放流程的规范性,确保教育公平政策惠及目标群体;通过跟踪科研经费使用效率,推动学术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。这种监督不仅识别制度间的衔接漏洞,还促进制度供给体系的动态优化,为育人环境提供法治化支撑。

二、优化资源配置效率,服务育人目标

预算执行审计是内部审计助力资源精准配置的关键手段。通过分析院系预算编制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度,审计部门可推动高校将“立德树人成效”纳入考核指标,引导资金向课程思政建设、实践教学基地等关键领域倾斜。同时,绩效审计的引入进一步强化资源使用效益评估,例如通过对比实验室设备投入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性,为后续资源分配提供数据支持。

三、完善治理能力建设,筑牢风险防线

审计部门通过修订内控制度、规范资产管理流程,提升高校治理的规范化水平。例如,参与制定物资采购制度时,嵌入师德师风审查环节,防止供应商资质缺陷对教育生态的负面影响。此外,针对基建项目、校企合作等高风险领域开展专项审计,可提前识别廉政风险,维护校园政治生态。队伍建设方面,通过引入专业人才与数字化审计工具,提升团队对教育政策与经济活动的复合分析能力,形成“预防-监督-整改”的全周期管理闭环。

四、构建多维评价体系,驱动质量提升

新时代内部审计突破传统财务边界,向管理审计与绩效评价延伸。例如,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审计,从学生满意度、社会反馈等维度评估育人成效,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。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,通过孵化项目审计验证政策扶持的有效性,既保障专项资金合规使用,又助力学生科技成果转化。此类评价机制将“立德树人”抽象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,推动教育质量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型。

结语

高校内部审计通过制度监督、资源优化、治理升级与评价创新,构建了立体化的保障网络。其价值不仅在于纠偏防弊,更在于通过专业建议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与育人目标深度耦合,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。未来,随着审计智能化转型与跨部门协同的深化,其在教育生态治理中的战略作用将进一步凸显。


返回顶部